偶像歌手
上禮拜三天在有太陽的墾丁度過228假期
昨天休息最後一天 寒假就正式結束
然後我也算是正式告別學生時代的最後一個假期
在這趟旅途的車上 聽著收音機的時候
想到了一些事情
關於流行音樂的事情
常常有人會問"喜歡聽什麼類型的歌?"
或是問"喜歡聽誰的歌?"
這兩個問題我都有我的答案
早就答應如流了
但到底為什麼會有這些喜好呢?
我的意思是:
我喜歡一首歌是因為音樂的本身嗎?
其實好聽的歌很多
加上每個人的喜好都不太相同
所以似乎每首歌都會有人在背後支持
一路上聽著中廣流行網 HIT FM等等的流行音樂電台
播放的大部分都是中文或西洋的新歌或是有一點時間的新歌
(意思就是很難得聽到5年以上的歌啦)
我發現很多歌都很順耳啊
就算是我不熟悉的音樂類型(比如說HIP-HOP或是BLUES好了)
我還是能找到一些我覺得我能接受或是很有感覺的歌曲
甚至也不乏聽到一兩首情歌 歌詞讓人當下想到一些快要落淚的心情
但是我知道會就算今天走進唱片行我應該還是不會買這張CD
(不知道對於很多已經不買CD的人而言 有沒有辦法體會...)
因為這樣的原故我也想到唱片公司如何賣唱片
現在的大唱片公司給人的感覺好像不外乎兩類
一種是包裝藝人 比如推出偶像團體之類的方式
讓支持的死忠FANS會想要死心塌地地掏錢出來買CD或周邊(包括演唱會等)
另一種呢 則是包裝唱片
先把一張唱片裡頭的風格與歌路都設定好
再叫歌手來唱完 做出一張CD宣傳
比如說:
這張要走輕鬆風 有國外的XXX味道的風格
在3月發行的唱片可以收一兩首畢業歌
最好不要只有愛來愛去的情歌還要有描寫友情的歌曲
如果最近流行RAP快歌一定要來個一段
結合國樂風、異國樂器風、古典音樂風......
感覺所有的音樂都會有它的用途
要打歌都能找出它的噱頭
我之前一直深信"音樂就是重點"
把焦點單純放在音樂上
只要是我覺得好聽 有質感 原創的音樂
我都覺得很不賴 也很欣賞
我一直都覺得"因為歌手而喜歡一首歌"是很不理性的一件事
我覺得這樣的行為說簡單一點就是偶像崇拜的心理嘛
但這幾年來
我慢慢發現要做出好聽 有質感 原創 甚至是打動一些人心弦的歌並不是件很困難的事情
這些大唱片公司擁有的是一群音樂"工業"中的佼佼者
他們有金錢堆砌出來的設備 可以熟練而多產地做好他們負責的工作
可能用一天的時間寫詞 兩天譜曲 一天編曲 一天錄音加配唱 一天混音
(我只是舉例 也並不是說這樣有什麼不對)
然後只要剛好這首歌風格或歌詞或旋律還不錯 就容易會讓人豎起耳朵聽聽
但這樣的音樂到底感動的點在哪裡
我卻不一定找的到
明明它們都很有質感 唱得也很好
甚至可以說是很有"內容"的文化產品啊
有趣的是
我也慢慢發現自己對於一些歌手的喜好
漸漸不只是單純關注在音樂上
而是開始欣賞他們對生活的態度或是做音樂的方法
簡單的說我會買一張CD
慢慢由以前單純的考量CD中的10首歌有幾首是吸引我的
轉變成這個音樂人的想法和態度是不是吸引我的
當然
我還是要夠喜歡她(他)們的音樂和音樂風個我才會考慮要不要買CD
但在那之前我會先確定他(她)會是個我喜歡的藝人
如果是一位讓我很欣賞的藝人
我甚至也願意拋開舊有的聆聽習慣多聽聽她(他)在唱些什麼
說了一堆只是想表達:
很多歌都好聽
但不是每位音樂人都用心在做音樂
也不是每首好歌都有用心唱
(當然啦 這些我們通常也無從發現)
可是我還是會努力發現我欣賞和值得支持的音樂人的作品
就像尋寶一樣
這不知道算不算是另一種偶像的情結~
 
0 意見:
張貼留言